(培训办:程艳、朱创)7月7日至11日,湖南农业大学组织湖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74名学员赴四川省,开启一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体验式培育。学员们深入四川农业发展的前沿阵地,足迹遍布崇州、新津、大邑、新都等地,以 “沉浸式”状态聆听基地负责人的深度解析,实地考察产业发展实效,并围绕关键问题与从业者展开靶向性交流。
在崇州缘道家庭农场,农场主詹天兵以自身奋斗历程为蓝本,生动讲述《小农场如何实现大突破》,揭示了小规模经营同样能释放巨大能量的成功密码;竹艺之乡道明镇,将非遗竹编艺术巧妙融入乡村肌理,使传统村落焕发出蓬勃的产业活力;格林庄园内,大邑县蔬菜协会秘书长周丽珊聚焦《中小学生农业研学基地规划与实践》,为学员们解锁了农旅融合的增收新路径;在成都渔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斌揭开《渔菜共生新型应用技术及运营模式推广》的神秘面纱,循环农业系统令学员们赞叹不已;天府农博园以宏大的格局展现现代农业未来图景,泉印心都项目则生动诠释了生态价值转化的多元可能;优耕生态农业负责人欧庆宇关于运营管理的前沿分享,为学员们的产业实践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坐标。
|
|
|
|
学习期间,还邀请到成都市新津区政协二级调研员、四川省家庭农场创业发展联盟副秘书长潘小兵,以《成都农业发展模式案例介绍》主题进行专题授课,深度剖析了成都农业融合创新、集群发展的先进理念与实践路径,为学员们打开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湖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党总支部书记李家福在总结时谈到,“此行为湖南‘头雁’们从不同维度提供了关于产业升级、链条延伸、价值提升的深刻启示”。当潇湘的智慧种子播撒在富饶的天府之国,一场关于乡村未来的双向奔赴正在悄然孕育,满载四川经验的“头雁”们,将把渔菜共生的科技密码、农旅融合的流量法则、非遗传承的创新基因,编织进湖南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