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高志敏教授在研讨会上进行“学习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专家报告。 裴昌胜 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3日讯(记者 徐媛 通讯员 裴昌胜)今日,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继续教育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农业大学召开。40余所全国农林高校和部分综合院校的教育专家和负责人,围绕“互联网+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扶贫”、“继续教育融合式发展”等主题交流经验。研讨会由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继续教育研究会主办、湖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
在教育培训机构学习、在工厂当学徒、通过网络学习课程等学习形式,也能通过认可获得学分,纳入国家学历体系;打通正规教育、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之间学分转换通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探究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一般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文件。
研讨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张建华认为,高校要根据政府、行业、企业、学习者、市场等因素,整合好继续教育资源,按需求设计好、建设好资源体系,分类分层次建设好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农林继续教育发展需要明确职责与定位,在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方面着力;积极主动参与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大胆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稳步试点“学分银行”。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院长詹小平表示,湖南省教育考试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省年度教育考试规模保持在220万人次以上,并逐步形成了与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相适应、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考试体系, 创造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成绩和经验,被誉为招生考试的“湖南模式”。
人们的闲暇时间用来干什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人教育学科专家组成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成人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创设中国大陆首个成人教育学博士点的华东师范大学高志敏教授提出的问题激发大家的思索也引出了他对“学习型社会 可持续发展”专家报告主题的深入阐述。他表示,人的学习有着成就和完善人性、人格的重要意义,能够让自己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而且指向未来发展的丰富的不可确定性。学习既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又有助于社会的进步,社会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人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息息相关。
继续教育学院转自2016年11月03日长沙晚报网 作者:裴昌胜
网页链接:http://www.icswb.com/h/100104/20161103/445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