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40余所高校齐聚浏阳河畔论剑继续教育发展

    本报11月3日讯 低学历已成为农民工就业时遇到的一个难题,“互联网+”时代,可以为农民工设立“学分银行”,建立个人学习电子档案,并搭建学习平台。今天,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继续教育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农业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围绕“互联网+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扶贫”、“继续教育融合式发展”等主题交流经验、深谋远虑。本次研讨会由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继续教育研究会主办、湖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

   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周清明首先致欢迎辞。他表示,党的十八大报告陈述了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内容。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把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顺应科学人才观的大势,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应当也可以起好带头引领作用和中流砥柱作用,农林院校在新时代中大有可为可担重任。湖南农业大学作为一所名副其实的百年农业名校、农业特色鲜明的重点大学、人才辈出富有潜力的学校和继续教育成效显著的高校,已累计培养成教生、自考生约10万人,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余万人次,其中不乏像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王先荣,三任全国人大代表黄培劲等一批批优秀自考生。

   针对农林院校教育发展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张建华副校长认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给出了“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办好开放大学,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整合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向全社会提供服务”“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等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任务清单。高校要根据政府、行业、企业、学习者、市场等因素,整合好继续教育资源,按需求设计好、建设好资源体系,分类分层次建设好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作为农林院校,在继续教育发展需要明确职责与定位,在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方面着力;积极主动参与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学习贯彻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大胆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稳步试点“学分银行”。

   湖南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大省。湖南省教育考试院院长詹小平在研讨会上介绍,目前,全省年度教育考试规模保持在220万人次以上,并逐步形成了与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相适应、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考试体系, 创造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成绩和经验,被誉为招生考试的“湖南模式”。湖南农业大学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助学、教学管理、考试命题、教材建设及非学历教育培训等方面积累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树立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已经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的继续教育办学格局,为全省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几年来,通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等措施,办学规模稳步增长,规模稳居全省高校前列。作为我省首批综合学业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在课程学分认定、过程性评价、计算机化考试试点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效,荣获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全国示范学习服务中心等20多项国家、省级荣誉,成为省内继续教育的一面旗帜。

   人们的闲暇时间用来干什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人教育学科专家组成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成人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创设中国大陆首个成人教育学博士点的华东师范大学高志敏教授提出的问题激发大家的思索也引出了他对“学习型社会 可持续发展”专家报告主题的深入阐述。他梳理、勾勒了学习型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深厚意义,激情洋溢、旁征博引、富于智慧的演讲博得了会场的阵阵掌声。他强调,人的学习有着成就和完善人性、人格的重要意义,能够让自己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而且指向未来发展的丰富的不可确定性。学习既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又有助于社会的进步,社会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人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息息相关。

继续教育学院转自2016年11月03日三湘都市报 作者:裴昌胜       

网页链接:http://sxdsb.voc.com.cn/article/201611/201611031741437523.html?appinstall=0)    

  • 【作者】
  • 【时间】2016-11-07 09:46:00
  • 【信息来源】
  • 【编辑】
  • 【点击】
  • 【字体: